自然笔记活动带领亲子家庭记录蜡梅
亦城时报

2025-03-05 11:02 语音播报



亲子家庭在蜡梅树下寻找花的踪迹。 史明阳/摄
  本报讯(融媒体中心 史明阳)春寒料峭,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(以下简称“麋鹿苑”)内暖意融融。3月1日上午,一场以“早春植物观察——蜡梅”为主题的自然笔记活动在此举行,10组家庭共20余人参与其中,用眼睛观察、笔尖记录下早春时节的自然之美。
  自然笔记是指观察和记录大自然中的现象、生物和环境等内容的活动。自然笔记记录者通常会以笔记、绘画、摄影、录音等形式记录他们所观察到的一切,并将这些记录用于科学研究、环境保护或个人兴趣等目的。
  上午9时,孩子们在科普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蜡梅树下,寻找“迎春第一花”的踪迹。尽管寒风仍存,但蜡梅已迎寒绽放,金黄花瓣在灰色砖瓦的映衬下更显晶莹剔透,淡雅的香气沁人心脾。老师现场讲解了蜡梅与梅花的区别:“蜡梅形似梅却非梅,花瓣如蜡质,花期更早,是寒冬中独特的生命礼赞”,并带大家近距离观察蜡梅的形状、味道等自然特征,提出一系列问题,引发孩子们的思考。大家或踮脚细嗅或蹲下观看,用手机拍下花朵的特征,沉浸在自然观察的乐趣中。
  移步博物馆四不像教室,老师结合文献资料,为孩子们讲述了蜡梅的文化渊源,她说,“从宋代黄庭坚、苏轼的诗词,到皇家园林的‘雪中第一景’,蜡梅承载着千年文脉。”同时,结合自然笔记的不同创作方法,引导孩子们思考生态保护的意义。随后,孩子们将观察所得化作一幅幅生动的自然笔记。蜡梅的形态、色彩、香气,甚至与周围鸟类的互动,都被稚嫩的笔触一一捕捉。同时,父母也在一旁与孩子共同探讨,既培养了观察力,又增进了亲子互动。“在老师的指导下,孩子对蜡梅的花蕊结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非常认真地完成了自己的作品。”一位家长兴奋地分享。
  麋鹿苑有关负责人表示,未来将持续开展“自然笔记”科普活动。希望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,深入感受自然的奇妙与美好,在实践过程中,逐渐理解并践行生态保护理念,为守护大自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
打开APP阅读全文